Web Analytics
MENU

为什么我喜欢电子邮件而不是即时通讯软件

November 5, 2024 • Read: 1071 • 吐槽

长期以来,我一直都非常依赖电子邮件。在工作的时候,公司要求重要事情一定要用邮件沟通,而不是随便拉一个群进行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在私人生活中,邮件也给我一定的思考和梳理自己语言的空间。然而,国内多数人都并没有邮件的使用习惯,有的人群甚至不会使用邮件。有些陌生人给我随便发送一句不明所以的邮件内容,有的人甚至连邮件标题都没有,因此也对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一、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的不同之处

电子邮件的特点在于正式性延迟性便捷性。与即时通讯不同,邮件沟通并不要求双方是“好友”关系,通常只需知道对方的邮箱地址即可开始交流。这种无社交前置的模式使得邮件更加便捷,无需等待好友确认或处理社交关系,特别适合正式、单向的任务需求。邮件的结构化内容(如标题、正文、附件)也方便人们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发送邮件时,倾向于把重要内容一次性表达清楚,提高沟通效率。

即时通讯软件则侧重于日常,更适合熟人之间的即时交流。即时通讯需要双方通过“加好友”确认关系后才能交流,这一设置更适用于频繁互动的熟人圈,便于维系社交联系。比如,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日常沟通,消息可以即发即回,沟通过程中也可以随时补充、纠正,形成一种自然的“对话流”。

然而这种交流模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造成效率的降低。在讨论一件事情时,双方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来回沟通,尤其是对一些复杂话题,很难在一两句话中说清。频繁的消息往返,不仅可能产生理解上的误会,还会拖慢处理进度。而且在不断的补充、修正中,很多信息被分散在零碎的对话里,增加了交流过程的混乱,难以做到系统性总结。日常生活中无关紧要的通知、群消息和频繁的弹窗提醒,也会分散注意力,给人带来持续的打扰和压力,使得效率进一步受到影响。

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交环境中,邮件提供了一种安静的、慢节奏的沟通方式,适合将重要的内容精心组织、慎重传递。这种方式既减少了即时回复的压力,又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二、邮件的优势与独特性

1. 信息传递的正式性和可靠性

邮件的独特性在于其信息传递的正式性和可靠性。它通常被用于正式场合,比如工作汇报、项目进展、合同交流等,这些场合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更高。邮件内容带有明确的主题、署名,结构严谨、语言正式,避免了在口头或即时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或轻视。在沟通中,邮件可以体现对信息和沟通对象的尊重,使对方感到被重视和认真对待。此外,邮件的存储相对稳定,发件人和收件人都可以保留完整记录,几乎不易遗失,为后续查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 延迟交流带来的思考空间

与即时通讯的“随时随地”相比,邮件的“延迟性”反而成为一种优势。邮件沟通并不要求双方立刻响应,这给了发件人足够的时间去梳理思路、组织语言,从而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同样,收件人也有时间去思考、消化信息,从而做出更周到的回复。这种节奏不仅减少了双方在交流中的压力,也避免了即时回复所带来的仓促感和误会风险,让沟通的质量更高。邮件的延迟性还能让人们在交流中获得心理上的放松,不必总是紧张地关注即时消息的响应,减少了现代社交中的焦虑感。

3. 记录保存与信息管理的便捷性

邮件在信息保存和管理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其内容可以轻松按日期、主题、重要性进行归档和分类,便于日后查找和管理。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工作文件、项目交流记录或重要通知,邮件不仅能完整保存文本内容,还支持附件文件的长期存储。这种完整性为后期的查询提供了便利,避免了即时通讯中信息碎片化、查找困难的问题。无论是对工作还是生活中的重要信息,邮件系统化的保存模式都让信息管理更加高效、有序。

4. 独立与整合性带来的便捷体验

邮件的独特优势还在于其独立性整合性。与即时通讯软件不同,邮件并不要求发件人和收件人保持“在线”状态,也无需长期挂着特定平台的应用来确保消息接收。收发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时间安排查看和回复,不必担心因不在线而错过重要信息或被频繁的即时消息打扰。

邮件服务还具有高度的跨平台整合性。即使使用不同平台的邮箱(如Gmail、Outlook、QQ邮箱等),用户依然可以将多个邮箱账号整合到一个邮件App中,实现类似短信的便捷效果。通过统一的收件箱管理所有邮件,不仅减少了频繁切换应用的繁琐,也使信息处理更加流畅,降低了多渠道管理的负担。

邮件还具备操作系统级别的支持与通知体验。无论在手机还是电脑上,主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Android和iOS)通常都内置了邮件客户端,并支持系统集成的通知提醒。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自带的邮件应用接收新邮件通知,不需依赖特定的第三方通讯软件。邮件的提醒方式类似短信,即时显示重要信息,还可以设置复杂的收件规则,避免被频繁打扰。

三、即时通讯带来的“无距离感”与隐私困扰

在国内,即时通讯软件如微信、QQ等已经渗透进了几乎所有的社交和工作场景,无论是同事、客户还是日常认识的朋友,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加个微信联系”。这种无处不在的即时通讯联系带来了便利,但也让人感到“无距离感”的困扰。

1. 失去社交边界:私人生活的隐私困扰

即时通讯的普及让人们的工作、生活、社交变得高度重叠。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办事中被要求“加微信联系”,这让很多人难以保持私人生活的边界。一旦加了微信,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往往会模糊,有些客户或同事甚至会在非工作时间发信息、打扰,使人很难真正“下班”。这种没有边界的社交模式,让人时常感到自己的隐私被侵犯,甚至产生抗拒心理。

2. 权限设置的繁琐和社交压力

为了在微信上维持隐私,很多人不得不进行各种复杂的权限设置,比如设置“仅聊天”好友、分组权限等,甚至将不熟悉的人屏蔽朋友圈。然而,这种繁琐的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在社交中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担心对方发现被屏蔽、隐身等设置导致尴尬。同时,这些设置并不能完全避免陌生人的骚扰。很多人还是会接到不熟悉的人的消息请求,不得不小心应对,甚至要担心对方的感受。

3. 隐私暴露的潜在风险

即时通讯平台要求的“加好友”操作让人们的社交圈暴露在更大范围内。日常生活中交换微信后,对方可以看到你的基本资料、头像,甚至可能通过朋友圈了解生活动态。对于一些希望保留隐私的人来说,这种隐私的暴露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不仅让人感到不适,也影响着生活中的安全感。

在这种社交压力下,邮件的交流反而带来了私人空间的保护。邮件仅需一个地址即可联系,不必担心对方直接进入自己的私人空间,也没有“好友”关系的束缚。因此,相较于即时通讯的“无距离感”,邮件提供了一种保留个人隐私和社交边界的方式。

四、邮件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1. 工作场景中的应用

在工作中,邮件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沟通工具,尤其是在正式性和规范性要求较高的流程中。许多工作流程,如合同签订、项目汇报、正式申请和跨部门协作,仍然依赖邮件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通过抄送(cc)各级领导和相关业务负责人和邮件组,转发重要通知等,完成正式的通知和审批存档。邮件的格式、主题和附件功能使其更适合记录和追溯关键事务,便于上下级、部门间达成共识。此外,许多企业的管理系统,如客户管理系统(CRM)和项目管理软件,通常与邮件系统高度整合,方便员工记录客户往来、保存沟通记录、或跟踪项目进展,提升整体效率。

邮件的收发无需实时在线,这一点也适合工作中需要时间思考、处理细节的沟通。例如,向上级汇报重要项目时,员工可以在邮件中条理清晰地阐述细节,让上级可以在合适的时间查阅与回复。这种节奏不仅尊重了双方的时间,也有助于提升交流的质量。

2. 私人社交场景的适用性

除了工作,邮件在私人社交中也有独特的应用场景。与即时通讯的频繁互动不同,邮件更适合与陌生人联系、维系那些不常联系的关系,或处理需要仪式感的交流,比如正式的邀请函和长时间未联系的老友之间的沟通。给多年未见的朋友汇报生活近况,通过邮件传递的信息显得更加厚重,邮件的正式性与周到也使得这些交流变得特别,让收件人感到被重视和真诚。

在私人交流中,邮件的适用性体现在其对内容的“沉淀感”。它不仅能展示寄件人的真挚情感,还方便收件人长久保存。相比即时通讯,邮件在重要或长篇的交流中提供了更稳定的载体,便于日后翻阅和珍藏。

除了与朋友之间的沟通,邮件在个人与陌生人、团体和公司等的交流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我需要与某些博友交流时,除了在博客上留言外,还可以直接通过邮件进行沟通,不仅能保证内容的隐私性,还能避免打扰到对方。如果在某些软件使用上遇到疑问,可以通过邮件向软件开发者反馈。对于某些公司提供的服务问题,除了提交工单和致电客服外,向售后邮箱发送邮件详细描述自己的问题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听起来,邮件似乎可有可无,但实际案例却充分展示了其重要性。

例如,我曾玩过一款由国外知名游戏公司制作的游戏。在发布中文版后,这款游戏却一直存在严重问题,导致无法正常游玩,中国区玩家只得被迫改用英文版。尽管许多人在论坛反馈或提交工单,客服却多次推脱责任,需求被完全忽略,拖了几个月毫无进展。最终,我找到该公司业务部门总裁的工作邮箱,详细描述了情况并发送了一封英文邮件。对方总裁很快看到了我的邮件,立即安排了一位中文专员与我联系,经过持续沟通与跟踪,最终解决了问题。

还有一次,我购买的口罩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与销售方沟通时对方一概不认。我直接查询了相关主管部门官网提供的邮箱,通过邮件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和证据一并提交给了监管单位。监管单位随即安排人员对店铺进行了检查,不仅提供了执法人员现场督查的照片,还专门对我进行了赔偿事宜。

各种各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五、国内多数人没有邮件的使用习惯的原因

国内邮件使用没有形成习惯,原因非常复杂,根据我的经验,我列举了一些原因。

1. 不会用邮件,历史背景与教育问题

在早期的信息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互联网刚普及的时期,电子邮件的使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时人与人沟通,多使用公共聊天室、MSN、ICQ、QQ等即时聊天软件与贴吧、论坛等BBS系统,除此之外就是短信和电话。学校教育中对于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也往往集中在基础操作和文档处理软件的使用上,缺乏对邮件功能和礼仪的系统教育。这导致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对邮件的使用不够熟悉,甚至不知如何撰写正式邮件。

加之许多中小企业工作场合,由于公司规模小、内部运作不正规,并不依赖邮件办公,在招聘时只考察专业能力,并不考察邮件沟通能力,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局面。

2. 喜欢和别人套近乎,社交文化影响

在中国文化中,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即时通讯软件(如微信)在这一方面更具优势,因为这类软件提供了更为轻松的社交方式,可以通过加好友来快速建立联系。许多人倾向于通过熟人关系进行交流,邮件作为一种相对正式的沟通方式,难以适应这一习惯。此外,即时通讯的“即时性”与非正式性让人们在沟通中更容易建立亲密感,而邮件常常被视为严肃的交流方式,限制了这种轻松的社交氛围。

3. 自己的事情优先级高,不在乎打扰别人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倾向于希望快速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太考虑他人的时间和回复节奏。即时通讯的“秒回”文化使得人们习惯了快速交流,不希望等待。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沟通中表现出急迫的需求,认为及时回应是一种礼貌,而邮件的延迟性和缺乏即时反馈的特点反而被视为一种效率低下的沟通方式。人们常常倾向于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来获得快速响应,而不是通过邮件这种更需要时间来思考和构思的方式。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人们在与他人沟通时,常常错误地将邮件当作即时聊天软件使用。这种误用不仅体现在缺乏合理的格式和礼貌用语上,很多时候,信息内容也显得特别简单,往往只是一句话、含糊不清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这种随意的沟通方式不仅降低了信息的清晰度,还容易造成误解,影响沟通的效果,从而给对方造成不良的印象。对方可能会认为发件人缺乏专业性、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可能影响后续的关系和沟通。

这种现象更反映了国人对即时通讯软件中“追问”环节的依赖,而不是在一开始就一次性清楚地阐述自己的问题。许多人在寻求帮助时,仅发出一个简短的“XXX不能用了”,然后等待对方主动询问细节。这种沟通方式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提供信息,而不是全面地表达问题的背景、前因后果及具体情况。提问人懒于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只想把自己的困难抛给对方。

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即时通讯软件的设计让人们习惯于快速、简洁的交流方式,导致他们在面对邮件这种相对正式的沟通工具时,仍然保持这种习惯。许多人可能缺乏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的意识,未能意识到提供充分的上下文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相反,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认为,等待对方的追问能让交流更加轻松、自然。这种依赖追问的方式不仅使得问题解决变得低效,还可能让对方感到困惑和不耐烦。

Archives QR Code Tip
QR Code for this page
Tipping QR Code
Leave a Comment

72 Comments
  1. 我喜欢邮件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在追忆“从前车马慢”。我到高中时期还有笔友,会用心地遣词造句,闻到对方信件的墨香,珍而重之。生活节奏快进到即时聊天工具之后——特别是出现已读状态提醒,有时候感到沟通是疲惫的事情,甚至不愿意过脑子,发个表情应付。

    1. @dujun是这样的,快节奏的生活下,经常会变的疲惫和焦虑。

  2. 邮件永远是实体信件以外最正式,严肃的沟通渠道。拉群的目的是聚在一起沟通,更适合临时性,日常性;非要语言沟通,不如线下或者线上会议。
    直到所有人都对群里的消息PTSD开始选择性不看,一个群才会开始废弃,最后消失,但更多的群还会冒出来。

    1. @DuckXu在很多大公司也是这样理解的,可惜很多中小公司,都普遍盛行邮件是最没用的媒介。
      除了正式的审批、通知、讨论等作用外,正规点的公司的会议邀请也是邮件发出来的,对方可以在邮件系统中选择参加或者拒绝,也很方便统计参加人员情况以及会后发布会议纪要。会议邮件还能用来预定会议室(检查会议室是否空置)、还会自动进入每个人的邮件日历中,以检查是否产生时间冲突等等。

  3. 佐藤九日堂 佐藤九日堂

    嗯呢,屁大点是就要拉个群,目前由于工作原因,已经加入上百个群了。

    1. @佐藤九日堂是的,这些临时群用完之后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用。不退的话,放在那边碍事。退了的话,历史信息又搜不到。

  4. QQ、微信之类的平台,就是以入侵生活和做人的边界为卖点的,利用人们的人际关系焦虑作为捆绑手段,来迫使用户使用。如果我们无法说服对方,我使用的办法是,慢慢回复对方消息,对方发来消息以后过几个小时再回复。

    1. @林海草原是这样的。对待即时通讯,虽然也是一般几个小时以上才会回复,但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我现在没有通讯上的焦虑。实在是不想一直刷手机看消息,一天也就看一两次。∠( ᐛ 」∠)_

  5. 我邮箱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广告

    @(吐舌)

    1. @awaae001得做严格的措施进行筛选,沟通用的邮箱和账号密保邮箱最好也分开。

  6. 没有即时通讯的年代,电邮是效率最高的
    几十年后的今天,看场合和沟通方式把

    1. @Andy烧麦可惜现在很多人不看场合,也很浮躁,把效率当作所有事情的考量标准,啥都要加个微信聊就很难受 ╮(╯▽╰)╭

    2. @白熊阿丸我今年的新公司,啥都是微信
      属于公司的微信群,已经超150个了,
      各种事情就是拉会~

  7. 其实即时通信软件不适合工作,如果要用也只适合“临时讨论”。最讨厌就是随便就拉个群,然后发语音……

    1. @zwwooooo拉群还能忍受,拉完群发语音不能忍 (´இ皿இ`)

  8. 工作还是要靠邮件。即时通信软件用来办公,就像在搞一锤子买卖,可追溯性太差了。可能是长期对日给我养成了良好习惯,历史记录可不敢丢啊。
    单位工作时要锁手机,对我来说所有的即时通信都会变成留言板,客观上杜绝了无效信息,挺好。

    1. @大致挺好挺好,理想模式。

  9. 以前用邮件,也就是为了方便发放文章、附件等,现在有QQ、微信,邮件用的更少了。

    1. @老张博客看生活场景吧,如果都是熟人社交,或者社牛一类,问题不大。

  10. 即时信息软件信息太碎片化了,特别是消息多的时候找一个东西可以找半天(恼

    1. @GoodBoyboy我也是,翻记录很痛苦,消息一多爬楼更辛苦,也指不定哪天消息就被清空了。

  11. 现在的人经过长期碎片化获取信息,已经变得不擅长思考了,而邮件确实能让我们在认真思考后进行交流。我个人非常喜欢在邮件沟通中那种期待对方回复的感觉.

    1. @Koko是的,这种感觉很好。

  12. 打开设备都是会看一眼邮箱,每天都会有一些陌生的朋友来找我问一些问题反馈一些文章的错误

    1. @klcdm这种习惯挺好的

  13. 我们这就是纯微信,为了工作专门有一个微信号用来干这个。
    的确很烦。

    1. @obaby我过去上班也是如此,都是被迫的。

  14. 我们公司都是全部拉在一个通讯群里

    1. @刘郎如果人多的话这样做不会吵死么,大家基本都会屏蔽群消息吧。
      感觉到头来一些事情还是得拉小群,以后如果复盘这种小群还未必能找得到。

    2. @白熊阿丸咦 奇怪了 为了点击提交评论第一次都会出现错误 返回重新刷新一次后才能正常提交

    3. @刘郎刚刚用无痕模式测试了一下访客评论,没出现报错,可能是小概率事件吧。

    4. @白熊阿丸可能是吧 但我今天给你评论三次 三次都出现这种问题呢 写好的评论也都清空了

    5. @刘郎刚刚查了一下服务器日志和CF的拦截日志,你的IP没有拦截,三次评论中,有一次报了404错误,原因是“GET /archives/Why-I-Prefer-Email-Over-Instant-Messaging-Software.html%23comment-863 HTTP/2.0”,问题出在“%23”上,如果替换为“#”就不会报错。这个报错也很少见,究竟是哪里影响的,我还得研究研究。

  15. 邮箱算是很 Old School 的行为,实际上,依旧无法避免被垃圾信息污染的局面。所谓的用邮箱沟通,更多的是喜欢这种异步性,因为异步,没有那么强烈的回复时效性要求,给自己更多的思考空间。

    1. @雨帆所以我日常沟通邮箱和账号注册的邮箱是分开的,后者挺容易被垃圾骚扰,只能靠一些垃圾防火墙和邮件规则过滤。日常沟通邮箱基本只在这个地方发布,设置了一些基础的防爬策略。

  16. 最神烦在即时通讯软件上发个“在?”,“在吗?”,“你好,打扰一下”,然后就没有下文的。

    要么有事就直接说,想客气点先客套之后赶紧说事。

    发个“在吗?”的意义在哪里?

    对于网友:发消息的时候,我大概率不在,等我在了,大概率他又不在。这个“在吗?”就很多余。

    对于同事,大部分时候发“在吗?”的 潜台词是“需要较长时间讨论事情,现在有空吗”我都是直接电话打过去,或者直接走过去找他。

    不过现在大家也都习惯把工作即时通讯软件当留言用了,发到群里默认是当作留言,着急点就@一下变成强提醒,再着急就直接电话联系。

    1. @秋风于渭水我遇到的甚至是发个邮件问我“在不在”的,然后什么其他的都不说。
      ( ง ᵒ̌皿ᵒ̌)ง⁼³₌₃

  17. 我们一般还是企业邮,主要是针对客户发的一些内容,显得正式,而且留痕

    1. @满心这种挺好的,如果公司大了,内部也得用上,规范化操作,也避免扯皮。

  18. 我就是喜欢用邮箱的人

    1. @缙哥哥我可以理解为你是喜欢“用邮箱的人”,还是说你自己喜欢用邮箱沟通 φ( ̄∇ ̄o)

    2. @白熊阿丸得看情况,如果是即时聊天,那就用QQ微信抖音啥的,如果是沟通事情,我喜欢邮件,一目了然,自己发之前也会把前后经过、如何处理描述清楚。

    3. wys wys

      @缙哥哥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想笑,原来喜欢邮件的人不止我一个。
      “国内多数人都并没有邮件的使用习惯”原因,可能是“无知”,因为对多数国人来说,接触即时通讯时间比接触“MAIL”的时间早,较早的雅虎IM,也有雅虎邮箱,但是那个时候互联网才刚刚进入中国,接触人不多--那个时候上大学的人也不多,,记得网页论坛火了好一阵,比如榕树下。那时候,IM也有好几家。
      后来,IM基本被QQ占领了,随后,人们才知道QQ的另一个功能“发邮件”。所以,我感觉,IM是长兄,皇长子,而MAIL是次子,地位远不及前者。
      、、、
      面对博主一样的困惑,我的解决方案:
      准备2个手机,都打开应用分身,各登录2个微信和2个QQ——一套私用,一套公用。工作的事情,统统加工作号;私人事情统统加私人号;特别亲密的人,另加小号
      这样做的好外,就是陌生人也可以随便让加微信“好”“友”;
      这样做的坏处,是容易造成人格分裂,哈哈!!

    4. @wys你是会玩人格分裂的 (/ω\)

    5. @wys我也有两个号,原因是好友太多达到上线了……但也分大小号,大号主要加亲朋好友,小号主要加其他人,前几个月弄了个小小号专门加病人,结果没一会儿就被封了……

      至于咨询,我喜欢别人给我发邮件,如果能够描述清楚,我尽可能去帮忙解决。如果描述不清楚,说明沟通成本过高,懒得理会。而用通讯软件,可以扯蛋几个小时。

    6. wys wys

      @白熊阿丸人生如戏,全靠面具。多备几张面具,以迎合不同的交往对象,投其所好--也算是对对象的尊重吧,O(∩_∩)O哈哈~

  19. 还是看人吧,邮件稍微有点距离感,即,你可以假装没收到。当然要排除掉某些人开启了已读回执。笑死

    1. @keyle主要看使用场景,熟人、关系好的同事或者好朋友,日常聊天无所谓。
      但是本来就是陌生人,或者不熟的人,为了自己的需求快速得到满足,冷不丁的非要加好友和你硬扯,就挺反感的。啥事都是加好友然后聊天解决,不仅浪费双方时间,一件事情完成之后,日常也没啥共同话题,到头来只剩单向利用的关系。

    2. Final Order Final Order

      @keyle用即时通讯也可以假装没收到

    3. @白熊阿丸看你碰到什么人。对于一些社牛来说真的没啥区别,之前被开了已读回执的老6追问到自闭,我假装没收到邮件,他说“我看到你收了你怎么不回复”

    4. @Final Order你是懂 “没看到消息” 的。

    5. Final Order Final Order

      @keyle确实可以 我用signal 都显示已读了 就是不回

    6. @keyle不重要的邮件用已读回执功能真的挺无语的,而且很多邮件软件支持拒绝发送已读回执的。

  20. Final Order Final Order

    不知道为什么我发的评论显示不全

    1. @Final Order这个我也不清楚哈,我这边看到的就是这样

  21. Final Order Final Order

    我就能不用就不用 用邮件只不过因为Discord疑似被监视了 我的朋友(也许是敌人

  22. T T

    说的太对了,国内的环境没办法,自互联网智能设备发展普及以来就是即时通讯的天下了,社会真的是很多弱智

    1. @T是的,没有边界感的人太多了。

  23. 喜欢用微信的领导真特么sb,微信初期倡导的是私人社交,结果变成了公共聊天间,所以我不得不注册两个微信号。

    1. @Mr.He是的,要么设置权限,要么就两个号,不然私生活被侵扰的太严重了。

  24. 我也喜欢用电子邮件,以往工作上还经常用,现在工作上又有了公司的即时通讯工具,所以现在邮箱是真的不大用了。

    1. @沉沦我工作过的几个公司,也都有内部聊天软件,但是邮件还是很普遍在用的,主要是使用场景不一样。比如约个时间啊,一些细节的核实和沟通会用聊天软件。但是大面上的重要事件的通知、决策、审批、重要的会议纪要、重要的合作关键事项、项目的重要进度等,还是得靠邮件解决。而且邮件能很大程度的在出问题后,规避掉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有的公司喜欢啥事大小事都拉个群,at一下大家,有事在群里解决,不仅影响一堆人,拉低工作效率,最后遇到问题了想要复盘连个记录都不好找,一查一堆聊天信息,更没有一个总结。

    2. @白熊阿丸你说的是啊,邮件的留痕作用确实很好,感觉如果有实力邮箱运营商能够搞点必须实名使用的也不错,这样,都可以作为诉讼纠纷等证据了。

  25. 也是因为工作了之后才有这样的感受。学生时代,巴不得对方有事立马找自己。

    1. @HelloGakki公私不分,会让人精神一直都无法放松。

    2. @白熊阿丸是的,现在下班了微信来消息心里都要“咯噔”一下

  26. “自己的事情优先级高,不在乎打扰别人”——这句话总结的十分到位,一针见血

    1. @风雨行者现在的人太浮躁了╮(╯▽╰)╭

  27. 我把即时通讯当电子邮件用。我的签名是。急事直接语音。别发文字,文字不定时回复。

    1. @ACEVS我现在即时通讯基本一天一看,Telegram的话看的频率高一点,邮件反而是一直在线。

  28. 不知换了多少电子邮箱

    1. @rzya二十年来用过的邮箱有几十个吧,不过基本都还在用,没有什么废弃的,也都能联系到我,只是常用的在更换而已。